首页

伺候夫妻主在线播放

时间:2025-05-24 17:30:11 作者:五年产能激增七倍 新疆重要煤源保供能力持续增强 浏览量:95501

  中新社海南琼海10月3日电 题:“深蓝宝藏”见证中外文明交流互鉴

  中新社记者 符宇群

  国庆假期里,正于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举办的“深蓝宝藏——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”,吸引观展者络绎不绝。

  海南面向南海,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,曾经见证海上丝路“舶交海中,不知其数”的繁华。坐落于此的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,也富含海丝文化元素。

  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,是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近期推出的极具海丝文化元素的展览,也是南海海域深海考古调查成果的中国首个专题展。展厅内,400余件(套)从一号、二号沉船遗址发掘而出的文物,琳琅满目。

  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告诉中新社记者,一号、二号沉船属于明代中期古沉船,是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开展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实证。

  13件(套)珐华彩瓷器,堪称是此次特展最瞩目的展品。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,在水中尘封500多年的珐华梅瓶还保持着艳丽色彩。细看瓶身,通体的蓝,鲜艳通透;花蕊的黄,色如金珀;花瓣的白,仿若洁玉。不少珐华彩瓷器主体纹饰还贴着黄金金箔,制作工艺非常高超。

9月27日,海南琼海,珐华贴金镂空孔雀牡丹纹大罐展出。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

  “‘珐华贴金镂空孔雀牡丹纹大罐’独此一件,体形硕大、装饰精美且工艺独特,尤其是其镂空和贴金工艺令人惊叹,为国内首次发现。”辛礼学说。

  该大罐罐体为双层,外壁镂空,内胆施绿釉,主体纹饰为孔雀牡丹纹,且使用大量绿色。辛礼学表示,这在以红色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表达中并不多见,有东南亚地域特征,推测属于海外高级定制瓷,堪称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。

  目前,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珐华器多为传世品,考古发现的珐华彩瓷器十分罕见。辛礼学指出,一号沉船上的部分珐华彩瓷器,其纹饰、造型工艺此前从未发现,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是重大发现,为研究明代社会风貌以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。

  “中国瓷器纹样题材丰富,大多蕴含一定引申意,所谓‘有图必有意,有意必吉祥’。”辛礼学说,并非所有瓷器的造型、纹饰都是中国文化元素,此次展出的部分展品纹饰、造型较为少见,可能是受到异域的影响。

  辛礼学认为,此次展出的“珐华绿釉狮子花卉纹大罐”有狮子纹饰,狮子纹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,逐渐与中国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“狮文化”祥瑞,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瓷器装饰。

9月27日,海南琼海,青花缠枝莲纹军持(顶上三件)展出。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

  此次特展也不乏展现异域元素的展品。以“青花缠枝莲纹军持”为例,“军持”是隋唐时期从印度传来的金属器,中国通过瓷器烧造技术,把它烧造成军持瓷器。因使用其装载酒或水不易受腐蚀,明代中期军持瓷器在东南亚、南亚地区很受欢迎;一些瓷器的造型,如象形执壶、螺形执壶等,反映出阿拉伯地区金银器的特征。

  “古人烧制瓷器会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,做出不同的改变。”辛礼学认为,这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成果。

  此次特展还有许多展品为首次发现。其中,文气十足的白釉方形三层盖盒,瓷砚三件套组合样式非常罕见,展现古人的创造力和审美趣味;白釉双耳贴金麒麟纹鼎式三足炉,双耳贴金,一面是麒麟纹,另一面是梵文,目前仅发现一件。

  “戴上VR眼镜,一秒‘穿越’到深海,通过两处沉船遗址堆叠的精美文物,可以想象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盛景。”前来观展的陈莉萍说,此次出水文物纹饰题材广泛、器型多样,充分展现明代社会的多元文化,体现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。(完)

【编辑:付子豪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广州海关出台18项便利措施服务保障第135届广交会

在《热血当歌》的艺术总监、湖南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霞看来,革命历史题材的创新性表达,要抓住人物特性和时代的主要事件,用符合当代人审美的现当代舞蹈语汇、叙事结构等进行呈现。

台湾文学青年“登陆”:我看到许多诗词描绘的景象

上海市金马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魏俊杰在接受国是直通车采访时指出,消费者无故频繁使用“仅退款”功能行为可能构成欺诈或不当得利,甚至可能触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中关于诈骗罪的相关条款。(曹旭帆 制作 乐小敏)

两会数说中国|2023年中国经济“成绩单”成色十足

公开资料显示,彭国甫生于1963年1月,湖南人。他长期在湖南工作,曾任湖南省科技厅厅长、党组书记,怀化市委书记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,湖南省政协党组成员、副主席等职。

嫦娥六号搭载国际载荷升空 国际载荷代表:兴奋、期望

沿着山路下行,近5米高的石块中央,有一孔长、宽、高约为1米左右的石窟,石窟平面基本呈正方形,石窟内部为三壁三龛式,三壁主尊均有明显的褒衣博带、秀骨清像风格,符合北魏王朝迁都洛阳后石窟造像艺术汉化的趋势。

多部门联合印发行动计划 贯彻实施《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》

作为《红旗颂》的创作者,吕老有着传奇般的人生。他出生于革命家庭,10岁便加入新四军,成为一名文艺战士,战火中的生活为他的音乐创作打下情感基础;新中国成立后转业至上海电影制片厂,成为一名电影作曲家;1959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深造;1965年创作出代表作《红旗颂》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